煙臺市消協(xié)發(fā)布消費警示:老年人需謹防保健品欺詐及虛假宣傳
大眾網(wǎng)記者 屈晨晨 通訊員 劉曉霞 煙臺報道
近年來,保健品詐騙往往瞄準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前期通過各種手段了解老人的需求和身體健康狀況,通過贈送米、面、雞蛋等小禮品,陪伴聊天解悶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開始推薦產品,打著祛病強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夸大“保健品”的功效,促使老年人購買保健品實施欺騙。為保障老年人在保健品領域的消費安全,近日,煙臺市消費者協(xié)會發(fā)布消費警示:保健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常用的各類陷阱,老年消費者應提高警惕,識別騙局,保護自身權益。
“洗腦”式銷售:以舉辦保健講座、上門服務等形式,邀請所謂的“專家”和“受益人”現(xiàn)身說法,虛構或夸大保健品的效果,哄騙老年人購買質量低劣、價格高昂的保健品,致使老年人遭受經濟損失或損害身體健康。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要高度警惕保健品虛假宣傳的銷售陷阱。
免費贈禮品:以免費送禮品,如雞蛋、大米、購物車、面、油、杯等,引誘老年人上鉤。推銷人員大多通過發(fā)宣傳單,免費發(fā)放禮品,或用保健品包裝盒、票據(jù)換禮品,讓老年人進入圈套。
假借公益:保健品銷售公司會假冒某某公益活動的名義,打著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來聽普及健康知識的講座,其實是為推銷產品做鋪墊。
夸大承諾:保健品銷售公司往往承諾無據(jù),虛假承諾、夸大承諾。他們宣稱銷售的產品能治高血壓、降血脂,對胃好、對腎好、對肝好,還可以控制糖尿病……類似的保健品詐騙銷售方式不斷重復,最終引誘老年人信以為真。
套取個人資料:無論通過什么途徑吸引來的老年人,保健品推銷人員往往會要求他們詳細填寫住址、病史、電話等基本信息,同時趁機問問老人家里有沒有老伴、幾個孩子、身體怎么樣,一方面拉近關系,另一方面套取更重要的信息,為后續(xù)銷售保健品打基礎。
“專家”講座:保健品公司會邀請所謂的專家、醫(yī)生到推銷現(xiàn)場,宣稱此專家對某些疾病有非常專業(yè)的治療水平,利用老人對健康的迫切需求推銷保健品。
現(xiàn)身說法:保健品推銷人員安排老年人參與活動并上臺分享。被安排好的老年人會說自己是本公司會員,這個保健品效果確實好,成為會員還有各種福利待遇。其他老年人會因為這些現(xiàn)身說法的老年人是自己的鄰居、同事、同一個小區(qū)的而輕信他們,隨之購買產品。
免費旅游:保健品銷售公司會組織老年人免費旅游、免費吃住,以公司搞慶?;顒?、回饋客戶為名,實際上到了所謂的旅游地點,就關起門來進行保健品效果誘導,然后去參觀保健品生產車間。
煙臺市消費者協(xié)會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
要從正規(guī)的渠道獲取科學的保健常識,到正規(guī)的醫(yī)療機構就醫(yī),不輕信所謂的特效藥、神藥,以防陷入“藥托”的騙局。
謹防食品、保健品欺詐、虛假宣傳。凡是聲稱有疾病預防和治療功能,保健食品未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以銷售為目的知識講座和專家報告等活動,請謹慎對待。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yè)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