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非法集資 揭秘:陜西全通實業(yè)集團行遠的前世今生
一家香港仙股公司的清盤公告,讓曾經涉嫌非法集資的陜西全通實業(yè)集團,再次在公眾面前露出了馬腳。
11月17日,香港柏榮集團(08316-HK)公告,于2020年11月13日,該公司接獲貸方(香港持牌放債人)于2020年11月12日針對公司向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高等法院提交的呈請,以根據(jù)香港法例第32章公司條例要求高等法院頒令公司清盤,原因是公司未能支付未償還款項。呈請將于2021年2月10日上午9時30分在高等法院進行聆訊。該公司現(xiàn)正就呈請尋求法律意見。
而在2020年9月25日,柏榮集團控股(08316)還在發(fā)布公告稱,陜西全通實業(yè)集團董事長行遠或將購買公司已發(fā)行75%股份,今日復牌。復牌當日,柏榮集團控股股價大幅走高,一度上漲142%,沖上漲幅榜首位。
不到2個月時間,原本寄望陜西全通實業(yè)集團借殼重組,涅槃重生的香港柏榮集團控股,卻被放了鴿子,迎來的是貸方清盤呈請的噩耗。
詭異的借殼重組
登錄陜西全通實業(yè)集團的官網(wǎng),全通實業(yè)集團于香港聯(lián)交所資產重組上市的新聞赫然在列。同樣的新聞,這是一篇吊詭的新聞稿。"在香港聯(lián)交所重組上市"這樣的重大事件,新聞稿中居然沒有提到上市公司的交易代碼。連港交所上市公司使用的名字,在這篇新聞稿中都找不出來。如果不比對香港柏榮集團控股9月25日的復牌公告中提到的陜西全通實業(yè)集團,誰能想到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
陜西全通實業(yè)集團如此騷操作的官宣,到底想要掩蓋什么?據(jù)業(yè)內專業(yè)人士推測:陜西全通實業(yè)集團旗下的陜西全通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等新能源汽車項目之前一直通過"中融時代"系列公司在民間許諾高額回報進行融資,但并有真正的實際經營,2020年4月29日,羅田縣舉行專題會議研討"陜西全通(中融時代)羅田分公司涉嫌非法集資"處理方案。該公司可能是想要通過在香港買殼"借殼上市"試圖將涉嫌民間非法集資合法化,但最終未能如愿。
全通實業(yè)集團旗下中融時代涉嫌非法集資?
據(jù)《民生周刊》報道,自2019年10月以來,《民生周刊》接到多個投訴電話,反映市場有一些汽車融資租賃公司利用融資租賃概念,四處引誘民間投資者或是投資,或是理財,并許諾高額回報。有些投資人感覺其中有詐,想索回本金,卻發(fā)現(xiàn)比登天還難。這當中,就涉及陜西全通實業(yè)集團旗下的中融時代融資租賃(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融時代")。
報道稱,陜西全通實業(yè)集團是一家新能源汽車全產業(yè)鏈實體,作為集團下屬企業(yè),"中融時代"負責面向社會融集資金,為集團發(fā)展新能源汽車項目提供支持。
據(jù)天眼查信息顯示,"中融時代"成立于2017年4月1日,法定代表人為許志,經營范圍為:融資租賃業(yè)務;租賃業(yè)務;向國內外購買租賃資產;租賃財產的殘值處理及維修;租賃交易咨詢和擔保;兼營與主營業(yè)務相關的商業(yè)保理業(yè)務(非銀行融資類);汽車租賃(不包括帶操作人員的汽車出租)。
信息同時顯示,"中融時代"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陜西、山東、山西、廣西、福建設有多家分公司。
據(jù)報道,按照中融時代工作人員的說法,除了把融來的資金投入到新能源汽車生產線上,"中融時代"還有一種運作模式是,投資人投入一筆不少于5萬元的資金,與該公司簽訂委托租賃協(xié)議,而后該公司用投資人的投資款購買指定車型。這一過程中,公司雖只是租賃的運營方,但車輛行駛本必須寫公司名字。
車輛購入后,該公司一方面負責對接租賃資源,把車輛租出去以獲得租金收益;另一方面根據(jù)投資人投資額度,進行車輛匹配。匹配完成后,該公司會按投資比例從租金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返給投資者。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4月30日,湖北省羅田縣政府網(wǎng)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布通告稱,根據(jù)群眾舉報,羅田縣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縣金融辦、縣公安局、縣市場監(jiān)管局、縣人行、縣銀監(jiān)辦等單位對陜西全通(中融時代)在羅田縣涉嫌開展非法集資的情況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陜西全通(中融時代)羅田公司在未取得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無銀監(jiān)批準許可的情況下,向羅田縣群眾非法出售理財產品,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涉嫌非法集資,存在重大風險。
通告還提醒,如有購買陜西全通(中融時代)羅田公司理財產品的群眾,要及時退出,謹防財產損失。
陜西全通實業(yè)集團"車保值"收割加盟商?
陜西全通實業(yè)集團原名陜西全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最高領導人同現(xiàn)在相同,為行遠。該公司最開始提出了一個叫"車保值"的概念來吸引加盟商,發(fā)展分公司。
所謂"車保值",是全通汽車提出的一個汽車服務業(yè)務,其宣傳全通總公司與多家知名主流汽車品牌深度合作,只要在與全通汽車合作的品牌4S店購車的同時,與4S店所在地的全通汽車分公司簽署"車保值服務合同",不需繳納任何服務費,全通汽車承諾,在客戶購車后整三年的時間點,按照購車發(fā)票價,全款全額回購客戶三年前購買的車輛,其宣傳語為"三年0折損,全額回購,免費開三年"。但全通會要求客戶在三年內需滿足一系列并不苛刻的條件,如三年里程不得超過10萬公里,必須在全通汽車合作的后市場服務商處進行洗車,維保,購買車險等后續(xù)業(yè)務。
而加盟商即分公司的任務,則是在分公司所在地,開拓4S店及后市場服務商,4S店方面與全通的合作是在銷售新車時同推"全通車保值"業(yè)務,后市場合作商則簽署分成合同,全通分公司借助"車保值合同"向后市場服務商推送客戶,并從利潤中獲取分成。
全通總公司與分公司則達成協(xié)議,三年后的車輛回購,全部由全通總公司出資進行回購,而后市場的收益,分公司與總公司三七分賬。
但實際上,何謂"車保值"并不重要,因為從頭到尾根本沒有任何實際東西。加盟公司從開展業(yè)務到發(fā)覺被騙,放棄經營,全通汽車未提供任何的業(yè)務支持,所有的品牌都不能簽署車保值服務。
全通品牌加盟費根據(jù)加盟城市的發(fā)達程度,要數(shù)十萬到上百萬不等,而后加盟商按照全通總公司的要求成立分公司,租賃或購置場地,按照總公司要求進行有一定品牌VI的裝修后,總公司會來人來拍照取材供他們宣傳,拿加盟商的錢擴大自己的名聲,而他們聲稱要提供的資源卻從未見過。
作為加盟商分公司,很多本身是本地的汽車行業(yè)公司,利用已有人脈在本地大量發(fā)展了后市場服務商并簽署了合同,但由于"車保值"整個就是個騙局,這些合同最后都成了白紙,也導致這些加盟公司在本地聲譽嚴重受損,幾乎無法生存。開展業(yè)務所投入的巨大的人力和資金,包括搭建的后市場服務網(wǎng)絡平臺等,也全部打了水漂,損失慘重。
同時,因為總公司中間又開始搞新能源汽車,會要求分公司同期銷售總公司的新能源汽車,而方式是全款先購買總公司自己持有或代銷售的車輛,然后再自己想辦法加價賣出去,總公司不提供任何支持。實際上就是總公司作為某些公司的經銷商,強行把車銷售給分公司,總公司去吃上游的提成罷了。而當加盟商做新能源汽車銷售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總公司賣給他們的車輛根本就不是他們所說的成本價,而是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賣給我們的,根本不可能找到下家。同時總公司全然不負責任何車輛售后,所有的車輛故障全部要加盟自己去找維修點,自費修理。
全通總公司最開始大概在全國各地拉了有近十幾家加盟商,其中陜西的最多,基本都是一個情況,沒得到任何支持,就是讓分公司照他們要求裝修和買車,買充電樁。然后他們拍照,并用來宣傳自己的實力,自己分公司之多。
一段時間后這些加盟商察覺被騙,逐漸全部放棄經營,后發(fā)現(xiàn)該公司已經更名為全通實業(yè)集團,也試圖徹底與騙加盟時期的全通汽車進行剝離。而原來名為全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大多已經注銷或經營異常。(如圖,其中臨潼、襄陽、成都三地均為行遠直營公司,襄陽的負責人臧超即為全通總公司"忽悠"的加盟商之一。)
"注銷"新玩法,中融時代22家分公司注銷20家
據(jù)媒體報道,2016年5月,河南各地許多以工薪階層為主體的民間投資者到某汽車融資租賃公司維權。維權者向媒體反映,稱他們此前與該公司簽訂了《汽車投資托管理財合同書》,根據(jù)合同,他們將數(shù)十萬元的存款托管給這家公司,讓其購車用來出租。
媒體援引維權者代表的話稱,該公司對他們承諾,托管以后投資人每月可領取投資收益金1972元,并且連續(xù)領取36個月,合同到期后,公司會以全款回購投資人的車輛,對于投資者而言等于凈賺一輛新車。
高回報率讓投資者們趨之若鶩,甚至有些人一投資就是10多輛。然而沒過多久,投資者就發(fā)現(xiàn)收不到被承諾的收益金,實地踏訪才發(fā)現(xiàn),這家公司似乎也早已人去樓空,只能見到被雇來看管場地的一兩個人。后經有關部門調查,投資者購買的車輛則是被抵押借款了,追回難度特別大。
自去年十月以來,有關媒體已接到多個投訴電話,反映市場有一些汽車融資租賃公司利用融資租賃概念,四處引誘民間投資者或是投資,或是理財,并許諾高額回報。有些投資人感覺其中有詐,想索回本金,卻發(fā)現(xiàn)比登天還難。這當中,就涉及陜西全通實業(yè)集團旗下的中融時代融資租賃(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融時代")。
截至目前為止,中融時代旗下設立的22家分公司已經注銷了20家,其中,就包括西安分公司。
換個馬甲接著玩,"恩澤動力充電樁"老套路
有媒體《雪山財經》曾經披露過,陜西全通實業(yè)集團曾經用陜西全通、中融時代的馬甲,在全國20多個城市設立分公司,涉嫌編造虛假的新能源汽車租賃項目,在民間進行集資活動。時值全國各省市紛紛對以理財投資為名,實為非法集資詐騙進行專項調查、整頓。嗅到危險的陜西全通實業(yè)集團老板行遠,通過變更法人后很快注銷公司的方式,關閉了中融時代全國各地20多家分公司,僥幸臨時躲過一劫。緊接著,陜西全通實業(yè)搖身一變,又全國遍地開花注冊了數(shù)十家恩澤動力公司、甲馬神行物流車。新的馬甲,自然得用新的投資理財騙局。這一次,是投資城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項目。
一位北京的受騙者家屬聯(lián)系上《雪山財經》,復述了被這個恩澤動力充電樁項目騙走數(shù)十萬元的過程。全通實業(yè)的業(yè)務員,先是租下一家星級酒店的會議室,然后邀請"客戶"參加投資理財推介會議。在推介會上,全通實業(yè)事先安排的講師宣傳說,因為國家扶持新能源,投資恩澤動力充電樁項目,投資回報高,安全有保障。投資門檻是150萬元一份起步,投資者可以按份購買,不夠一份,也可以幾人合伙購買一份。恩澤公司將這些投資款用于在中國各大城市停車場安裝收費的充電樁,充電收費所獲得的投資收益,能讓投資者5年就能回本。
在北京的一場推介會上,恩澤的工作人員還展示了母公司全通實業(yè)集團在總部西安已經安裝完畢的幾個充電樁實景圖片。
國家重點扶植產業(yè),項目看起來真實可見,更關鍵的是,5年就可以回本,這樣好的投資理財項目,到哪里去找?
爆料者介紹說,她發(fā)現(xiàn)被拉來參加項目推介會的投資者,年齡基本偏大,或是退休,或是有過拆遷補償經歷。
在推介會上,總有不知真假的大爺大媽被吸引,現(xiàn)場就拍板投資刷卡,引來其他與會者爭相跟進。
一位自稱已經離職的前全通實業(yè)北京公司員工告訴《雪山財經》,一場推介會下來,除了幾個可能是托,充電樁這個項目,總能賣出多則十幾份,少則三五份。"每份要150萬元,這可不是個小數(shù)字。"這位前員工說。
根據(jù)這位前員工得到的消息,所謂的充電樁,除了在西安,安裝了不到10個做樣子,其他城市到目前為止,一個都沒有。"他們宣傳說北京至少要安裝100個停車場,快一年了,一個都沒見到。"
"新能源汽車融資租賃項目,投資門檻幾萬起步,收了幾十億?,F(xiàn)在這個項目更厲害,投資門檻起步就是150萬,我離職前就聽說賣了好幾千份了。"感到害怕的這位前員工,在2020年新冠疫情剛剛緩解后,趁著全通實業(yè)北京公司搬家的時候,選擇了辭職。
從全通實業(yè)集團新能源汽車到中融時代、甲馬神行和甲馬物流再到恩澤動力充電樁,除了不停的兜售項目吸引投資者。很難看到有合理的盈利模式,在陜西全通中融時代被羅田縣政府披露涉嫌非法集資后,全通幾乎在全國注銷了中融時代各地分公司,接著,搖身一變,又全國遍地開花注冊了恩澤動力公司,從汽車融資租賃開始變成充電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