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化妝品紛紛退出中國 本土品牌增市場份額
熱直銷網快訊:曾在中國化妝品消費結構中占據金字塔頂部位置的外資品牌化妝品,在近兩年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外資護膚品品牌市場增速逐漸放緩,露華濃、卡尼爾等國外日化品牌紛紛退出中國市場。
據了解,本土護膚品老品牌開始推出中高端產品與外資品牌抗衡,新興護膚品品牌也開始細分市場,欲在護膚市場上分一杯羹。按照近兩年的發(fā)展態(tài)勢,本土護膚品除了不斷改進配方、重點研發(fā)適合國人肌膚的產品外,還具有價格上的優(yōu)勢,本土化妝品牌將要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外資化妝品牌 紛紛退出中國市場
多年來,歐美、日韓化妝品是我國女性消費者的首選。繼去年12月底美國化妝品品牌露華濃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今年1月法國歐萊雅宣布旗下品牌卡尼爾退出中國市場后,日本藥企樂敦制藥旗下定位高端的嬡碧知不久前也宣布退出中國市場。聯(lián)合利華則表示在新的一年會調整旗下旁氏的銷售渠道。
近年來,國際日化巨頭們一直處于業(yè)績和利潤下滑的窘境。美國雅詩蘭黛公司2013——2014財會年度第二季度(2013年10月——12月)銷售額30.2億美元,同比增長3%(按不變匯率增長4%),凈利潤4.325億美元,同比下跌3.4%。其中,中國市場零售增長幅度僅為個位數。歐萊雅2013年第三季度營收為54.8億歐元,比去年同期下滑0.8%。一直作為其業(yè)績增長支撐點的亞太市場罕有地出現了1.2%的下滑,這是歐萊雅首次在該市場出現的負增長,在這些國際日化企業(yè)紛紛遭遇業(yè)績困境的同時,一些本土品牌開始趁勢崛起。
本土品牌趁勢崛起 10年銷售額增8倍多
據有關調查結果,我國化妝品總體消費水平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化妝品第二消費大國,2013年化妝品消費額已達3000億元。從2003年的206.9億元到2012年的2000億元,我國化妝品銷售額10年增長了8倍多。
業(yè)內專家表示,近5年來,外資大眾護膚品市場占有率從近60%下降至45%左右,被外資收購的小護士、丁家宜等發(fā)展狀況也大不如前。外資品牌在華的半壁江山日趨萎縮,本土大眾護膚品牌則快速發(fā)展。
國產品牌中,自然堂銷售額排在首位,年銷售額約50億元,僅排在玉蘭油后面。其銷售額超過歐萊雅旗下的任何一個在華品牌。
本土品牌應優(yōu)化資源 增加市場份額
外資品牌為提升效益紛紛砍掉“不賣錢”的平價品牌,退出中國市場,是為了把更多精力分配給品質更好的品牌。
它們的退出削減了國外平價品牌對本土品牌的沖擊力,為本土品牌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好的機會,但也給中國本土品牌敲響了警鐘。中國中低端護膚品消費者人群相對年輕,普遍缺乏對產品的基本判斷力,內心存在著“用進口產品比用國產產品高級”的想法,導致他們盲目追求品牌。所以,面對化妝品行業(yè)整合的局面,本土化妝品牌應努力增加自己的市場份額,提升消費者認知度,為今后的良好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化妝品,外資化妝品,本土品牌
- 文章鏈接:http://newsmedialist.com/news/html/1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