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電子耳蝸” 康寶萊資助鹽城失聰兒有望聽見
揚子晚報記者 季宇軒 文/攝
2歲時被發(fā)現(xiàn)聽力有問題
堅持2年復健治療,終于會喊媽媽了
昨天上午,揚子晚報記者在南京市聾人學校見到了正在上課的徐浩洋。此時的徐浩洋在課上表現(xiàn)十分活躍,聽說都沒有任何問題。記者發(fā)現(xiàn),此時的小浩洋雙耳后方裹著一片膠布,老師告訴記者,這就是做完電子耳蝸手術(shù)后留下的,11月還要去北京開機,隨后孩子就能做聽力康復訓練了,以后恢復得好就能摘掉助聽器,和常人一樣上學工作。
小浩洋母親劉訓玲女士正在陪兒子一起玩耍,她告訴記者,兒子聽力有障礙是在小托班的時候被發(fā)現(xiàn)的?!爱敃r就覺得孩子有點異樣。”劉女士稱,孩子遲遲不肯開口說話。到了上小托班的時候,癥狀越來越明顯,老師就懷疑小浩洋可能聽力上存在問題,建議劉女士去查一下。
劉女士稱,小浩洋2歲的時候帶著他來到南京查的,結(jié)果是小浩洋有聽力極重度損失,基本就聽不到聲音。劉女士稱,當?shù)弥獧z查結(jié)果時,天都塌下來了,“小浩洋有一年多沒有講話?!眲⑴糠Q,孩子的脾氣變得很暴躁,遇到什么事后會生氣,性格也越來越孤僻。
劉女士稱,在醫(yī)生的建議下,她就帶著孩子來到南京市聾人學校接受聽力復健治療。劉女士稱,開始一家都在昆山打工,小浩洋生病后為了維持復健,她就帶著兒子每周三下午從昆山坐大巴來到南京,星期四一早就趕到位于御道街上的南京市聾人學校接受復健治療。為了孩子,劉女士每周都要奔波于昆山和南京之間。一年后,孩子正式入校上學,劉女士又獨自帶著兒子住到南京。
來到學校接受復健后,家長必須要陪著孩子一起上課,拿著東西不斷和孩子講話。就在某個互動的環(huán)節(jié)時,孩子可能需要媽媽拿一樣東西,后來孩子突然抬頭喊了一聲“媽媽”,劉女士當時覺得很突然,但是后來一瞬間眼淚就流了下來。劉女士稱,那一瞬間覺得這么2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劉女士還給遠在昆山的丈夫打了個電話,小浩洋又在電話中喊了“爸爸”。劉女士稱,那天,兒子能說話了,夫妻倆抱著電話哭了好久。之后,小浩洋情況越來越好。揚子晚報記者在小浩洋的家中看見,小浩洋一回家,劉女士就拿著一只不銹鋼的碗和一支筷子,躲在小浩洋的后面,隨機敲了幾下,并讓小浩洋感覺聲音的大小和聲音來源位置。小浩洋都能一一答出來。
喜獲20萬資助
植入電子耳蝸經(jīng)過訓練可以恢復聽力
孩子在佩戴助聽器的情況下,基本可以完成和別人的交流。南京市聾人學??祻椭行脑S蓉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聽力極重度損傷的原因有的是基因問題,有的是藥物,很復雜。佩戴助聽器不是長久之計,隨著孩子年齡漸大,聽力損失更多,如果有一天完全喪失聽力,助聽器也沒什么用處了。
根治這類疾病的有效辦法就是電子耳蝸植入手術(shù),重建聽力。但是一個電子耳蝸造售價一般在20萬左右。而且,電子耳蝸植入手術(shù)越早效果越好,如果孩子大于7歲,治療基本就沒有效果了。劉女士表示,家庭手術(shù)每月不過4000元,20萬簡直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這些年為了孩子治病,家里親戚朋友早就借遍了,所以開始就沒考慮接受這個手術(shù)。許老師稱,在一個多月前,小浩洋接受資助在北京接受了電子耳蝸植入手術(shù),才回到南京不久。11月還需要回北京開啟電子耳蝸,才能完成聽力重建。許老師說,后期還有重要的聽力培訓,主要培養(yǎng)孩子明白聽到的聲音是什么意思,這樣才能完成溝通。情況最好的孩子還能轉(zhuǎn)入當?shù)卣W校讀書。
這次手術(shù)的資助方康寶萊公司表示,這次手術(shù)是康寶萊公司捐款,與宋慶齡基金會共同幫助貧困聽障兒童項目,一共資助了連同小浩洋在內(nèi)的3名兒童,年紀都在4歲左右。手術(shù)前還有嚴格的篩選過程。公司稱,還會繼續(xù)尋找需要幫助的聾兒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