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zhèn)黠L險”居首位的社交電商為何越來越萎縮?
近年來,通過微信、QQ群以及相關APP等社交軟件購買商品在一些消費者中流行,被稱為社交電商模式。社交電商模式作為一種新業(yè)態(tài),有著一定的存在和發(fā)展空間。然而,有的社交電商盈利重點不是實際的商品或服務,而是通過拉人頭發(fā)展下線、收取人頭費等獲利,與傳銷行為相似,遭到消費者、專家等多方質疑,多地監(jiān)管部門也對一些涉嫌違法行為進行了查處。
社交電商“涉?zhèn)鳌憋L險居首位
不久前,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fā)布了國內首份《中國社交電商合規(guī)研究報告》。據該《報告》顯示,如今社交電商存在“十一合規(guī)風險”,分別為“涉?zhèn)鳌憋L險、稅務風險、平臺商品合規(guī)、獎勵機制、隱私數據泄露、網絡支付、云銷分享、廣告推送、附加功能風險合規(guī)、用戶身份多重性風險合規(guī)、競業(yè)禁止。
值得注意的是,“涉?zhèn)鳌憋L險成為當下社交電商居首位的問題,今年以來,中國裁判文書網發(fā)布多家知名社交電商平臺因涉嫌傳銷被凍結賬戶的行政裁定書,其中就包含未來集市、淘小鋪、斑馬會員、粉象生活等。此外,隨著社交電商有關案件呈明顯的上升趨勢,這種趨勢背后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個是越來越多的人從事或者打著社交電商的旗號進行創(chuàng)業(yè),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越來越重視這方面的監(jiān)管。
“對現實狀況,需要結合刑事及行政法律法規(guī)的認定標準,逐項合規(guī);明確推廣方式、傭金的來源、傭金的發(fā)放等;尤其針對行政監(jiān)管對于‘團隊計酬’的認定,并不以未突破三級為唯一整改要件;‘割裂’、‘跳級’、‘拆分’層級和傭金的方式,仍有可能涉嫌‘傳銷’風險。”相關業(yè)內人士透露。
除了涉?zhèn)鲉栴},社交電商較為突出的問題仍有偷稅漏稅、平臺商品是否合規(guī)以及消費者隱私數據泄露等問題。而據2020年上半年公開數據顯示,社交電商的用戶投訴領域主要集中在國內網購、商家糾紛、網絡支付,占比分別為67.48%、17.04%、2.21%。投訴社交電商的用戶性別占比分別為男性(56.40%)、女性(43.60%);投訴金額區(qū)間前三依次為0-100元(35.40%)、100-500元(25.66%)、1000-5000元(12.83%)。投訴社交電商的用戶集中地前三依次為廣東省、山東省、浙江省,占比分比為16.37%、9.96%、8.41%。
市監(jiān)總局:以傳銷、電商平臺為重點,推進掃黑除惡
針對電商涉?zhèn)饕约捌渌麊栴},今年11月2日,市場監(jiān)管總局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全國市場監(jiān)管系統(tǒng)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推進會召開。
會上,市場監(jiān)管總局黨組書記、局長,總局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領導小組組長張工強調,要聚焦“行業(yè)清源”,切實深化市場監(jiān)管領域“六清”行動,繼續(xù)把傳銷、電商平臺、民生領域重點商品產銷中的突出問題作為整治重點,強化協調聯動,推進行政執(zhí)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加強輿論引導,宣傳好整治工作成效和查辦的典型案例。要推動掃黑除惡工作常態(tài)化,把成熟經驗做法轉化為制度規(guī)范,建立健全源頭治理、舉報獎勵、依法懲處、層級督導、考核評價和組織領導等工作機制,鞏固和深化專項斗爭成果,加快構建“大市場、大質量、大監(jiān)管"格局,著力規(guī)范市場秩序、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以上市監(jiān)總局的會議不難看出,防范電商平臺變質或淪為傳銷的斂財工具,迫切需要各地市場監(jiān)管部門加強涉嫌傳銷情形的普及,讓新型商業(yè)模式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分銷商與供應商同質化嚴重致市場萎縮
今年受疫情影響,線下實體店經營慘淡,各大品牌都想盡一切辦法去積累私域流量,特別是社交電商不惜重金燒錢吸引流量,然而依靠燒錢瘋狂補貼就能獲得消費者的忠實度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雖然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核心分銷商,但長尾分銷商往往跟著補貼走,沒有忠誠度,一旦平臺補貼下降,就會跑到別的平臺去了。據相關社交電商運營人員表示:“今年阿里和京東,都在社交平臺上加大了投入,很多分銷商轉變到阿里淘小鋪和京東芬香旗下。滴滴、美團、拼多多入局社區(qū)團購以后,更是讓很多分銷商轉做團長去了。分銷商走了,供應商也走,很多商家跟我說,以前入駐了四五十個社交電商平臺,如今只保留一兩個關系特別好的,其他基本也都退出了?!?/span>
因此,從以上不難看出,造成社交電商逐步萎縮的突出問題就是:分銷商與供應商同質化嚴重。盡管部分社交電商平臺也早意識到模式的局限性,試圖轉型會員電商,但會員電商跟社交電商一樣,都是沒有定位的零售業(yè)態(tài),既不分用戶,又不分場景,只是在意規(guī)模。因此,此類社交電商面臨進退兩難,而真正依靠私域流量而沉淀下來的電商平臺,其制勝的法寶則是注重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側重用戶的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