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知道,要保護身體少遭輻射,做到以下3點很重要 :(1)遮蔽放射線(2)遠離放射線源(3)減少遭輻射的時間
若被要求躲入室內,為免含放射性物質的外部空氣進入室內,要關緊門窗,并關掉空調及換氣扇。
需要外出避難時,要注意預防“體內輻射”——即放射性物質會從鼻子、嘴巴、皮膚傷口之類地方滲入體內。要用濕毛巾蓋住鼻子和嘴巴,并最好穿嚴實的衣褲,不要暴露皮膚。
另外,也請留意風向。注意盡可能別處在下風處。
從外面進入室內之際也要注意。衣服上可能沾有放射性物質。不要把被污染的衣服帶入室內,在門口脫下,迅速裝入塑料袋,并扎緊口子。
碘是放射性物質的一種,進入體內易積聚在甲狀腺,尤其易導致兒童罹患甲狀腺癌。防止碘滲入甲狀腺的藥物(穩(wěn)定碘劑)也有副作用,服用要遵從災害對策本部的指導。
若確認已遭一定程度的輻射,一般要脫下衣服,用濕布擦拭身體,以防止放射物質向周圍擴散。
還有,若放射性物質已進入體內,可服用促進其排泄出體外的藥物。 后記:萬一情況嚴重,可能影響到我國的話,請讀者朋友記住兩大抗輻射的法寶—海帶和綠茶,多吃點喝點,有利無害!
老百姓能做的自身防護措施: 1、采取屏蔽措施。在人與輻射源之間加一層足夠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劑量。主要材料有鉛、鋼筋混凝土、水等,我們住的樓房對外部照射來說是很好的屏蔽體。 2、百姓自身多添加長袖衣物,尤其防雨綢質地的衣物 3、多使用含碘實物,每天適當增加維生素供給。 另,狡兔三窟,經濟條件允許的朋友可以在西部較偏遠地區(qū)或四線城市購買一套房子,遠離以備大災大難之時遠離繁華城市而無后顧之憂。
在發(fā)生核與輻射突發(fā)事件時,特別是有較大量放射性物質向大氣釋放的情況下,為保護公眾、應急響應人員和從事善后處理的人員,應采取一系列防護對策與措施: ①對突發(fā)事件地區(qū)及其周圍環(huán)境進行輻射監(jiān)測,以評價對人員可能導致的輻射危害; ②制定干預水平、行動水平和應急照射水平,凡達到或超過這些水平時,應采取相應的干預或防護行動,以限制人們的受照劑量; ③對人員采取防護措施,包括隱蔽、服用穩(wěn)定性碘、撤離、個人防護、控制進出口通路、臨時避遷、永久性重新定居、消除放射性污染、對食品使用進行干預等; ④對傷員盡心必要的醫(yī)學處理,依據其傷情安排在不同水平的醫(yī)療單位分級處理;⑤酌情采用其他應急救援措施,如滅火、通信聯(lián)絡、報警、安全保衛(wèi)、運輸、設立臨時收留中心等。
一旦出現了核與輻射突發(fā)事件,公眾應怎么辦?
一旦出現核與輻射突發(fā)事件,公眾必須做的第一件事是獲取盡可能多的、而且是可信的關于突發(fā)事件的信息,并了解政府部門的決定、通知。為此,應通過各種手段(電視、廣播、電話等)保持與當地政府的信息溝通,切忌不可輕信謠言或小道信息。第二件事是按照當地政府的通知,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護措施。如: ①選用就近的建筑物進行隱蔽,減少直接的外照射和污染空氣的吸入。關閉門窗和通風設備(包括空調、風扇),當污染的空氣過去后,迅速打開門窗和通風裝置。 ②根據當地政府的安排,有組織、有秩序地撤離現場,避免撤離可能帶來嚴重的負面作用。 ③當判斷有放射性散布事件發(fā)生時,應盡量往風向的側面躲,并迅速進入建筑物內隱蔽。 ④用濕毛巾、布塊等捂住口鼻,進行呼吸道防護。 ⑤若懷疑身體表面有放射性污染,可采用洗澡和更換衣服來減少放射形成污染。 ⑥聽從當地主管部門的安排,決定是否需要控制使用當地的食品和飲水。 出現核與輻射恐怖事件,公眾要特別注意保持心態(tài)平穩(wěn),千萬不要惶恐不安。
- 保健品
- 文章鏈接:http://newsmedialist.com/bj/html/105.html
-
分享: